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多元平權與社會改變
Cultural Diversity, Human Rights, and Social Change 
開課學期
112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工作學系  
授課教師
陳怡伃 
課號
SW1010 
課程識別碼
310 12400 
班次
 
學分
2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社211 
備註
兼通識A5*。與陳毓文合授
總人數上限:60人
外系人數限制:4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**112-1學期初選已滿, 因為是列入通識的第一個學期, 內容需要根據學生組成進行磨合調整, 又考量空間和教學團隊人力有限, 請恕不加簽。有意修習者, 113學年請再留意。**

在頻繁交錯的全球流動和多元認同運動之下,文化多樣性(cultural diversity)是地球公民必須具備的素養。人與人之間隱微的差異可能繫於性別、性取向、年齡、種族或族群、區域和社會階級等不同的文化面向,或鑲嵌於個人、家庭、社區或社群、社會或國家等層面,對於每個人的生活帶來不一而足的影響甚或壓迫。國際間對此展開了許多積極的回應,包括聯合國推動的兩公約,即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(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,縮寫為ICCPR,1966年由聯合國第2200號決議通過),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(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,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,縮寫為ICESCR),還有針對兒童、身心障礙者及婦女等人群提出的國際法典約章,提出人類發展的願景目標。台灣在2009年通過兩公約施行法,開始有系統的評估、推動及追蹤相關人權的進展,政府及相關民間團體積極參與在多元平權的各項工作當中。

如何適切的回應文化多樣性,不只是社會工作者專業養成的必要基石,更是人們面對全球化之下社會變遷的核心公民素養。在美國,種族、階級、性別、性傾向等群體間的差異一直是美國社會關係張力的來源,人口移動、資訊科技、產業和家庭等結構面的快速變化、更迭,再加上不同世代、區域和治理體制之間的拉扯,高等教育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系紛紛開設相關主題課程,鼓勵任何背景的大學生一起來選修。在台灣,過去的焦點往往集中在原住民族、閩南、客家等族群根源,以及政治主權認同的討論,晚近則更加關注於婦女、身心障礙者、新移民、移工、LGBTQ+等群體,而多元認同運動和相關國際公約的推展,更是促使研究、政策和實務轉向社群主體性的角度,追求平權和共融的實踐。

本課程為「多元平權」專長領域的入門課程,以及通識課程,鼓勵各系學生選修,目的在於啟發大學生對於多元文化的意識和回應,以提升台灣社會對於人權的信念和實踐。課程內容與學生作業包括下列三大部分:

[第一部分:身份認同的多樣性]
首先,帶領學生從自我覺察開始,在生活經驗當中辨識文化的面向、層次和多樣性,反思自身所牽涉的特權、(被)歧視、(被)壓迫等,進而發展出人我互動之中的文化敏感度;學習成果將以一篇富有文化多樣性的自我介紹,促使學生運用各週主題概念及閱讀文本,檢視自身的文化認同和身分,以及其層層交織所形成的優、劣勢。

[第二部分:人權及其實踐]
建立人權相關知能,理解人權相關國際公約的內涵,並從案例當中思辯其在真實情境下的意涵;在單週主題當中,未能在自己閱讀、同學討論和教師講授當中解惑的疑問,可以作為第二份個人作業的主題,與自己身份/認同異質的對象進行詢問和討論,記錄下自己探詢的過程和結果。

[第三部分:專題研討]
最後針對特定人權項目,連結到特定文化認同群體(如:兒童少年、LGBTQ+、移工、原住民族等),整合人權價值、政策制度及實務行動等面向,進行深入的專題討論。授講教師將依主題需要,邀請外部業師或準備好的當事人進入課堂,以及生涯發展階段相近的行動者分享親身經歷,開啟學生個人後續的學習和實踐的計劃,同時為專長領域內其他專題及實作課程開啟導論。這部分的作業即由學生,整理個人在課內外的相關學習內涵,提出人權相關的反思與行動計畫。
 

課程目標
學生在完成本課程之後應能
1. 掌握文化多樣性及人權的意涵
2. 培養相關自我覺察的知能
3. 提升相關人我互動的素養
4. 促進多元平權相關社會改變的動能

對於社會工作學系學生來說,本課程針對的核心能力是「多元與自我覺察」。 
課程要求
基本要求:
1. 在課前完成指定閱讀,並充份參與在課程當中的討論、體驗活動和實作模擬。
2. 依指定期限完成三份個人作業,每逾一週扣十分,三週即以零分計。
3. 各項作業若有引用務必註明,抄襲以零分計。

本課程尊重個別差異,若有特定學習需求或需要特定支持者,請在期初向授課教師提出,將在合理且可行範圍內予以適切回應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Office Hours
備註: 請email或在課堂裡約定 
指定閱讀
無指定教科書, 請依每週文本進度在課前完成指定閱讀範圍, 延伸閱讀的文本有助個人作業之完成。 
參考書目
*指定閱讀Required readings
延伸閱讀Extension readings

單元一 多元身份認同

Week 1: 課程介紹
*聯合國(1948)。世界人權宣言。中文版下載自法務部網站。
United Nations (1948).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. http://www.ohchr.org/EN/UDHR/Pages/UDHRIndex.aspx
T. M. Scanlon著,盧靜譯(2021)。為何不平等至關重要:從種族歧視、性別議題、貧富不均、政治制度,探討「不公平的善意」與「平等的邪惡 」,第一章(網路試閱),麥田出版。https://cool.ntu.edu.tw/courses/27942/modules/items/1111469


Week 2: 文化多樣性:面向、層次
*Hogan, M. (2007). Chapter 2 Skill one: Understanding culture as multilevel. Four Skills Of Cultural Diversity Competence: A Process For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. Belmont, CA, USA: Thomson Higher Education.
Conrad Phillip Kottak著, 徐雨村譯(2019)。第二章 文化,文化人類學:領會文化多樣性,頁27-,東華出版。
Linda Tirado著,林麗雪譯(2016)。前言,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,好優文化。

Week 3: 多元交織性:主觀認同、客觀身份、特權與壓迫
*Ciwang Teyra、黃炤愷、謝宛蓉(2021)。只想好好地生活:原住民同志之交織處境與因應策略,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, pp1-53
汪靜如、林純真、高麗娟(2010)。敘說探究:一位全盲女同志認同歷程,身心障礙研究,1.8:3,165-。
陳雅馨(譯)(2017)。正義與差異政治( 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)(原作者:Iris Marion Young)。臺北:商周出版。推薦序(陳嘉銘)、第一章。

Week 4: 文化敏感度:自我覺察、人我互動
*陳懷萱(2021)。洪伯邑編,打開感官,田野敲敲田,19-54,台大出版中心。
郭佩宜(2019)。我不是「白人」:一個人類學家的難題。林開忠編,田野的技藝,左岸。
莊曉霞 (2011)。社會工作中的文化能力。李明政編(2011),多元文化與社會工作。松慧文化。
黃炤愷、陳怡伃 (2019)。泰雅族傳統與基督信仰下的日常照顧,中華心理衛生學刊。

單元二 人權與其實踐 [週次主題調整中]

Week 5: 什麼是人權? 價值、國際公約與SDGs
*聯合國(1948)。世界人權宣言。中文版下載自法務部網站。
UNESCO(2016). Challenging Inequalities.
http://unesdoc.unesco.org/images/0024/002458/245825e.pdf
United Nations (2109). The Future is Now: Science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, 1st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. https://sustainabledevelopment.un.org/globalsdreport/2019
教育部(2020)。永續發展目標(SDGs)教育手冊-臺灣指南。
人權大步走,法務部網站。https://www.humanrights.moj.gov.tw/17725/17730/17731/Lpsimplelist

Week 6: 國定假日

Week 7: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(ICCPR)在台灣——以原住民歧視為例
*人約盟-國家報告國際審查: NGO 參與經驗分享。https://covenantswatch.org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15/12/SL_20200724_%E6%B3%95%E5%8B%99%E9%83%A8%E5%BD%B1%E5%AD%90%E5%A0%B1%E5%91%8A%E5%B7%A5%E4%BD%9C%E5%9D%8A.pdf
國際特赦組織-兩公約審查圖文包。https://cool.ntu.edu.tw/courses/27942/modules/items/1276106
對中華民國(臺灣)政府關於落實國際人權公約第三次報告之審查 國際審查委員會通過的結論性意見與建議https://covenantswatch.org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15/12/%E5%85%A9%E5%85%AC%E7%B4%84%E7%AC%AC%E4%B8%89%E6%AC%A1%E5%9C%8B%E9%9A%9B%E5%AF%A9%E6%9F%A5%E7%B5%90%E8%AB%96%E6%80%A7%E6%84%8F%E8%A6%8B%E8%88%87%E5%BB%BA%E8%AD%B0-%E4%B8%AD%E6%96%87%E5%AE%9A%E7%A8%BF%E7%89%88.pdf
李宜菁(2019)。刻板「原」罪從哪來?研究「微歧視」的台大學者盼修復族人創傷。報導者。https://www.twreporter.org/a/urban-indigenous-peoples-microaggression


Week 8: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(ICESCR)在台灣——以障礙為例
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。https://weblaw.exam.gov.tw/LawArticle.aspx?LawID=A0036000
*林沛君(2020)。歧視的交織性-以CEDAW、CRC及CRPD三項人權公約之交織為思考,台灣國際法學刊,16卷2期,7-23。
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(2021)。CRPD話重點-障礙與性別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94期,63-67。


Week 9: 回顧與反思
人權提問的練習

單元三 專題研討 [週次主題調整中]

Week 10: 教育權之於LGBTQ+
徐志雲 (2018)。讓傷痕說話:一位精神科醫師遇見的那些彩虹人生,台北:遠流。
作者自序: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99323
01 同志與他們的父母們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web/sys_serialtext/?item=0010799323
09 魯蛇人生
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106458
10 一首搖滾上月球
https://www.storm.mg/lifestyle/606893?page=1
14 我們必須記得
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106457
www.books.com.tw

Week 11: 表意權之於兒少
*林沛君 (2022)。「有意義」的兒少參與:以我國地方兒少代表制度為例,臺大社會工作學刊,45,1-44頁。
*張弘潔、吳柏萱、廖書荷 (2022)。兒少「表意參與權」之分析:台灣少代在兒促會提案之觀點,臺灣人權學刊,6(4),67-96頁。
陳柯玫、王舒芸 (2017)。 兒童及少年參與困境之初探,臺灣社會工作學刊,18,63-112頁。

Week 12: 勞動權之於移工
One-Forty 搜集的移工故事:https://one-forty.org/tw/blog-type/story/4
〈編織宿命〉、〈Sri Pon以及或許有誤的童話〉,蛻︰寧鳴而死,不默而生:第七屆移民工文學獎作品集, 台北:四方文化。

Week 13: 居住權之於青年
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(2023)。人權指標教育訓練各論課程-適足居住權-相關國際人權規範。
報導者(2021)。【雙北囚租青年1】不自由的選擇題,租屋市場中節節後退的青年世代。https://www.twreporter.org/a/youth-house-rent-greater-taipei-no-choice
報導者(2021)。【雙北囚租青年3】漂北者的來與去:努力活得像個人。https://www.twreporter.org/a/youth-house-rent-greater-taipei-stories


Week 14: 人權實踐的個人行動
-經驗分享 (一) 楊小碗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專案助理 (二) 苗元紅 台大社工博班生/前兒福聯盟社工
-討論個人行動的助力與阻力、計畫與挑戰

Week 15: 課程回顧與總結
-作業一&二分享
-期末作業說明
-個人學習評估及意見回饋

Week 16: 期末考週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富有文化多樣性觀點的自我介紹 
30% 
製作一份自我介紹,運用文化的多元層次及面向,說明自己的身分與認同。不限以文書或影音等方式。 * 在獲得老師/同學回應之後, 建議進行修改, 並附在期末繳交的作業三, 作為實踐計畫的基礎。  
2. 
人權提問、解答的過程記錄與反思 
30% 
人權提問、解答的過程記錄與反思 針對此課程單元的內容設定一個有興趣的主題,找二個與自己身份認同異質的對象進行詢問和討論。作業內容包括: 提問、既有理解、找三個與自己身份認同異質的對象進行詢問和討論、摘要記錄談話內容、新的理解與仍待探詢的答案、此主題與自身和他人的關連。 格式要求:Word檔案、A4頁面、12級字、單行行距,大約2頁  
3. 
個人反思及行動計畫 
40% 
選取一個自己關切的人權議題,不限於課程內容和各週主題。 描述你的理解(可能是透過課程學習、閱讀研究、參與觀察或行動實踐等),與自己的生活或學習有何關連? 提出後續如何自行探索或實踐的具體行動計畫(例如:閱讀、修課、志工、參加活動、就業準備等)? 格式要求:Word檔案、A4頁面、12級字、單行行距大約2-4頁。 * 附件為修改過後的作業一自我介紹, 作為實踐計畫的基礎。  
 
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
 
上課形式
作業繳交方式
考試形式
其他
由師生雙方議定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5  課程介紹 
第2週
9/12  1-1 文化多樣性 
第3週
9/19  1-2 多元交織性:主觀認同、客觀身份、特權與壓迫 
第4週
9/26  1-3 文化敏感度: 人我互動 
第5週
10/3  2-1 什麼是人權? 
第6週
10/10  國定假日 
第7週
10/17  2-2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(ICCPR)在台灣
[講者] Ciwang Teyra 
第8週
10/24  2-3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(ICESCR)在台灣
[講者] 連穎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主任 
第9週
10/31  2-4 回顧與反思 
第10週
11/7  3-1 婚姻權之於LGBTQ+
[講者] 彭治謬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副秘書長 
第11週
11/14  3-2 表意權與兒少
[主授] 陳毓文老師 
第12週
11/21  3-3 勞動權之於移工
[講者] 游涵茹 One-Foty/台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組織發展部 
第13週
11/28  3-4 居住權之於青年
[講者] 邀請中 
第14週
12/5  4-1 人權實踐的個人行動
[講者] 楊小豌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專案助理、苗元紅 台大社工博士生/前兒福聯盟社工 
第15週
12/12  4-2 課程回顧與總結 
第16週
12/19  期末考週不上課 
第17週
12/26  繳交作業三